如果说产科是开启新生命的希望之地,那么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就是生命的最后守护之地,在这里医护人员被誉为:危重病人的“守护者”。
他对医学充满了赤诚之心,诊治过数万名患者,从医20多年,他始终不辜负每一名患者的信任,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。他就是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急诊重症亚专科副主任周贺民。
急诊重症监护室又称“EICU”。这里,对于危重病人来说,是希望的开始,或是生命的终结。站在生与死的两端,面对随时变化的病情,时刻考验着医生的本领。
一颗救死扶伤的责任心
2017年8月 ,EICU收治了一名30岁的酒精中毒合并严重低钾血症患者,入科时,突发心脏骤停,正在值班的周贺民立即上前做心肺复苏、气管插管,时值盛夏,周贺民跪在病床上,连续抢救了30分钟,此时他已经浑身湿透,患者仍未恢复自主心跳。医学上,常规持续30分钟如果抢救不过来,就可以宣布死亡。
周贺民考虑到患者年轻,由于发现心脏停跳后,立即持续心肺复苏,没有耽误时间,瞳孔未散大,他坚持不放弃,随后和同事一起轮换心肺复苏2小时,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。经过一天的治疗,第二天意识恢复。
这位患者,对于周贺民而言,只是万千患者中的一名,可对于一个家庭而言,是天、是顶梁柱。尊重生命,敬佑生命,永不言弃,是每个医者的基本修养,这也是他经常告诫科室医护人员的。
一支训练有素的“冲锋部队”
2019年12月,一名16岁女孩因误服药物后,出现意识不清、抽搐,凌晨1点转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急诊科,医生立即给予洗胃、血液灌洗等治疗,由于就医晚,药物已经扩散到全身,治疗时,患者突然出现了心跳骤停并呼吸循环衰竭。
深夜,监护仪的报警灯闪烁着,急促的报警声音响彻监护室,患者命悬一线。孩子才16岁正是花一样的年纪,家属陷入万分焦急和绝望,哀求医生用一切办法救孩子。
参与抢救的周贺民提出,现在能救患者的希望,就是使用体外膜肺氧合(ECMO)提供生命支持。在与患者家属沟通的同时,医院ECMO团队到达现场待命。家属同意后,他们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救治中。
凭着精湛的技术,急诊科主任王玉东、EICU副主任周贺民带领ECMO团队以最快速度置入ECMO管路,经过近2小时不懈努力抢救,患者自主心跳逐渐恢复稳定,各项指标逐渐趋于好转。不言放弃、积极实施抢救,又一次把患者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。
近年来,周贺民在医院ECMO团队建设及临床实践上,倾注了汗水与心血,每一次EMCO应用,他都坚守在一线,为了做好生命支持保障,集全科之力,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如今已顺利开展十余例。
周贺民二十年如一日,默默坚守,为了学科发展,不断创新,带领科室人员开展新技术新项目,如:俯卧位通气、血液灌流联合CRRT、经皮气管切开、床旁超声等。为让新技术普及,他手把手地去教,做好“传帮带”。
一名冲在前线的战士
作为亚专科的负责人,从事操作难度及风险较大的工作,周贺民总是冲在第一位。2020年,感染科病房一名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因肾衰合并心衰、发热,周贺民进入隔离病房,在多层防护视野极差的情况下,为患者做中心静脉置管并进行CRRT(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)。
治疗中患者出现病情变化,血压、血氧饱和度下降,为抢救患者,他再次进入病区、及时处理并使患者转危为安。
2021年大年初一,连续值班30余小时的周贺民刚刚踏入家门,接到科室电话,一例患者在气管切开时出现套管置管不顺利。他顾不上歇息,立即返回医院,最终保障患者安全。

手机24小时开机,夜半三更,他经常因为处理各种急症奔走在医院和家之间。突发事件之后总有他的身影出现,他是每个科室成员的坚实后盾。在惊心动魄的重症监护室中,他带领团队全力以赴抢救病人,一次又一次与死神赛跑。他不止一次告诫科室医生,认真对待每次诊治,在他的带领下,科室成为一个团结协作,积极向上和谐温馨的集体,深受患者及家属的好评。
“既然当了医生,就一定要把治病救人这一件事做好。”周贺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。
经过不断努力,在周贺民的带领下,医院急诊重症从无到有,从开放到封闭,从简易到规范,经过几代急诊人的不懈努力,逐渐壮大成熟,成为真正的生命防护线。
德不近佛者,不可为医;才不近仙者,不可为医;不为良相,当为良医。20多年来,周贺民一直战斗在临床、科研、教学第一线,连年被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,曾获驻马店市五一劳动奖章,河南省卫生应急比赛二等奖、河南省卫生应急技能比武技术能手称号等荣誉,他怀着耐心、细心和爱心,秉持忘我的敬业精神、高超的技术,真正诠释出一名“白衣战士”神圣责任。(李沐佳)
copyright(c)2008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地址:驻马店市中华路西段747号
24小时服务热线 0396-965558
急诊:0396-2726120 27262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