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,随着进入冬季,呼吸道传播疾病进入了高发期。呼吸道传播疾病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、咽喉,经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疾病,主要是由患者或感染者经过飞沫传播。那当前流行的常见呼吸道传播疾病有哪些?如何预防?
一、冬春季常见呼吸道传播疾病有哪些?
(一)流感
常见的流感多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,主要表现为发热、头痛、肌肉痛和全身不适,体温可达39℃-40℃,可有畏寒、寒战、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、乏力、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。也有表现为胃肠型流感或并发肺炎的。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,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,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。
(二)肺炎支原体感染
肺炎支原体不是病毒,也不是细菌,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病原体,具有一定的传染性。在临床中,所有人群易感,但常见于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。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自限性,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健全,相比成年人感染后症状严重,一般以发热、咳嗽等症状为主,咳嗽症状相对比较剧烈。
(三)新型冠状病毒感染
新型冠状病毒(2019-nCoV)属于β属冠状病毒,奥密克戎平均潜伏期多为2-4天。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。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,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。
(四)腺病毒
人腺病毒肺炎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之一,多发于6个月至5岁儿童,部分患儿临床表现重,肺外并发症多,重症病例易遗留慢性气道和肺疾病,是目前造成婴幼儿肺炎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(五)呼吸道合胞病毒
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该病毒主要侵犯呼吸道,并能使病变细胞相互融合,故命名为合胞病毒,在许多方面与重感冒类似,感染轻症及早期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,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、喘息、烦躁不安、食欲减退等。
(六)鼻病毒
鼻病毒感染后主要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症状,很少累及下呼吸道,所以流涕咳嗽等症状一般较轻,伴或不伴发热。婴幼儿或患有一些基础疾病(如哮喘、先天性心脏病等)的儿童感染鼻病毒后病情相对较重,可能出现支气管炎、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。传染源为患者及病毒携带者。主要通过飞沫传播、气溶胶传播,人群普遍易感。
(七)水痘
水痘是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(VZV)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以冬春季高发,传染性强,感染后一般可以获得永久性免疫。感染水痘后有低热、乏力及上呼吸道症状,24-48小时后出疹,并迅速发展为清亮、卵圆形、泪滴状小水疱,周围红晕,持续大约2-3天后开始干缩、结痂。水痘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密切生活接触传播。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经济有效的措施。
(八)流行性腮腺炎
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,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,腮腺肿大常为本病的首发体征,以腮腺发热、肿胀、疼痛为主要症状,1-2天后,腮腺逐渐肿胀,从一侧开始,然后逐渐累及另一侧。人群普遍易感,1-15岁儿童最多见(90%以上),感染后可以获得持久免疫力。
二、如何预防冬春季常见呼吸道传播疾病?
(一)呼吸道防护
1.规范佩戴口罩。如自己或家人出现发热、咽痛、咳嗽等流感样症状时;前往医疗机构、乘坐公共交通、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时须规范佩戴口罩。
2.咳嗽礼仪。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、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,并与其他人保持1m以上安全距离的一组措施。
(二)手卫生
1.规范进行手卫生,手部有明显污染物时及时洗手或卫生手消毒。
2.“七步洗手法”:“内、外、夹、弓、大、立、腕”。
(三)加强清洁与消毒
1.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根据具体天气情况每日通风2~3次,每次不少于30分钟。
2.通风条件不良时,可采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。
3.地面及物体表面,可使用浓度为500mg/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,作用时间30分钟,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。
4.不耐腐蚀的物体表面,如:手机、电脑、电视等可使用75%酒精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。
(四)合理膳食、适当锻炼
1.保持良好生活习惯,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,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。
2.在日常生活中,作息规律,保障睡眠,平衡膳食,足量饮水。
3.冬季天气寒冷,要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物,以免受凉。
(五)积极接种疫苗
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最经济、最有效的手段。对于有疫苗预防的呼吸道疾病,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应积极接种相应疫苗。
(六)出现这些症状及时就医
1.密切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,出现发热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异常症状,根据情况采取居家休息、服药或及时就医等措施;
2.若病情加重时,戴好口罩及时就医,回家后要认真洗手。
感染预防与控制科 胡斌
copyright(c)2008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地址:驻马店市中华路西段747号
24小时服务热线 0396-965558
急诊:0396-2726120 2726243